Page 208 - 重庆市企业扶持政策汇编
P. 208
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,依法撤销审批并予以从重处罚。(责任单位 :有关
行政审批部门)
4.优化准入服务。对关系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、金融安全、生态安全和公
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审批事项,保留审批,优化准入服务。对优化准入
服务事项,有关行政审批部门要精简材料、压缩时限、减少环节、下放权限,逐
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,公示审批事项和程序,公开办理进度,推行
网上办理、并联审批、证照联办和“四办”服务(马上办、网上办、就近办、一
次办),逐步实现“全渝通办”,提升审批服务效能。(责任单位 :有关行政审批
部门)
(二)加强事中事后监管。
加快建立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、以信息公示为手段、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
新型监管制度。
1.厘清监管责任。坚持“谁审批、谁监管,谁主管、谁监管”原则,对保
留的事项,由行政审批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;对改为备案的事项,由原行政审批部
门履行监管职责 ;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,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监管责任。
有关部门要针对改革事项逐项制定完善监管办法,明确监管标准、监管方式和监
管措施,加强公正监管,避免出现监管真空。(责任单位 :有关行政审批部门、
行业主管部门)
2.推进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。健全统一规范的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工
作机制和制度规范,完善随机抽查系统,推广部门随机联查工作,推进抽查检查
信息集中归集和全面公开,逐步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
管常态化。明确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责任,探索监管履职标准,创新惩罚性赔偿、
“履职照单免责、失职照单问责”等制度,推动基层监管人员在“双随机”抽查
时权责明确、放心履职。(责任单位 :市市场监管局,有关行政审批部门、行业
主管部门)
3.加强协同监管。健全跨区域、跨层级、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,建设全市
大数据监管平台,逐步形成市场主体空间全景画像。完善信用风险分类打标,畅
通部门协同监管路径,实现违法线索互联、监管标准互通、处理结果互认。建立
监管对象诚信档案,完善“信用承诺制”和“红黑名单”制度,深化信用信息在
实施行政审批、市场准入、日常监管、评优评先、资质认定等工作中的应用,构
— 202 —